静脉炎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19岁年轻男子血管呈串珠样改变他该如何
TUhjnbcbe - 2021/6/23 17:03:00
点击上方“蓝字”,发现更多精彩。

初春时分,心内科收治了一位年仅19岁的患者--张某,他因反复心前区疼痛4年入院,冠脉造影检查后,医生也吓了一跳,只见患者前降支重度瘤样扩张,回旋支轻度瘤样扩张,右冠弥漫性迂曲狭窄伴串珠样瘤样扩张,远段完全闭塞。

什么是串珠样瘤样扩张?正常的血管如下图所示,血管光滑有弹性。

而串珠样改变如下图:

是什么导致患者血管变成这样?原因是因为他患了川崎病。川崎病是一种以全身血管炎为主要病变的急性发热出疹性小儿疾病,高发年龄为5岁以下婴幼儿,男多于女,成人及3个月以下小儿少见。本病预后大多良好,大部分的患儿可自行恢复,有5~9%的川崎病患者会发生冠状动脉瘤,很不幸,他就在其中。

该患者血管由于血管迂曲、重度多发瘤样扩张,微创介入手术是无法下手的,因此医生建议去做外科搭桥手术。

什么是冠状动脉搭桥术?

也称为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是取病人自身的血管(如胸廓内的动脉、下肢的大隐静脉),将狭窄冠状动脉的远端和主动脉连接起来,让血液绕过狭窄的冠状动脉部分,改善心肌血液供应,进而达到缓解心绞痛症状、改善心脏功能,提高病人生活质量及延长寿命的目的。有人形象地将其称为在心脏上架起了“桥梁”,俗称“搭桥术”。

心脏搭桥手术的优势

冠脉搭桥手术已经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外科手术,其优势在于:

第一,能够做到完全的再血管化。

第二,同时处理合并的瓣膜病、心肌梗死的机械并发症、心律失常(比如瓣膜狭窄、瓣膜关闭不全、室壁瘤、室间隔穿孔等)。

第三,搭桥的远期效果要优于药物和支架治疗。

那么,搭桥和支架该如何抉择?

1.支架术虽然较搭桥手术风险小,但适应症选择上比较严格。支架术最大的“敌人”是复杂和弥漫性病变,比如慢性完全闭塞病变(动脉完全闭塞)、极度扭曲病变(血管成角严重)等。多支病变需植入多个支架。抛开费用问题,植入过多支架出现不良事件的风险也会相应增加。而对于复杂和弥漫性病变,搭桥远期效果更佳。

2.搭桥的病人首先心功能较好,能耐受开胸手术,同时还要求肺功能要好,脑血管没有严重病变。

3.身体其它条件差,近期有感染的人也不适合搭桥手术。

4.用“立竿见影”形容搭桥手术的术后效果很贴切,许多患者在接受“心脏搭桥”手术后几天,便能上下楼梯,一周后便能走出家门,术后1~2个月就能上班。近年来,随着外科微创技术迅速发展,搭桥手术不用切开胸骨就能完成。

选择哪种方法治疗,取决于患者的病情和身体承受能力,应该综合权衡之下做判断,选择最优手术方式。

供稿

陈梅群

图片

图源网络

编辑

谭波

审稿

林朝胜

END你的每个赞和在看,我都喜欢!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19岁年轻男子血管呈串珠样改变他该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