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医学界护理频道(转载已获授权)
年03月26日这天,责任护士按常规对26床患者鲍某进行导管维护。冲管时责任护士发现PICC穿刺点有液体渗出,缓慢推注时不是很明显,如果加快推注速度渗液比较明显,且发现渗液是从穿刺点内缓缓渗出。将导管往外拔出1.5cm,在36.5cm处找到了导管的破损点。一边等着化疗,一边导管却破了!患者和家属一下就急了,连忙问护士这导管是怎么破的?患者自述自置管之日起每次换敷贴都用纱布包裹导管,但上一次未用纱布包裹,那么导管破损会不会与上一次的维护有关系呢?因为患者即将要接受化疗,责任护士告诉患者先解决导管破损的问题,之后再来寻找导管破损的原因。在修剪导管之前我们先来看一下患者的基本信息女性,51岁,-03-19入院,入院诊断:右乳癌术后多发转移Ⅳ期。根据维护记录,患者于-08-16在左上肢留置PICC导管一根,体内导管留置长度为38cm,最近一次维护是在入院当天,但当时并未发现导管破损,期间也未经PICC输过液。据患者补充:皮肤对酒精过敏,不能用酒精消*。而用纱布包裹的原因,是因为皮肤碰到连接器和导管会发痒。但上一次维护时未用纱布包裹也没有出现发痒的情况。在了解了患者的基本信息后,责任护士最后在无菌操作下,在导管36cm处修剪断端,重新安装了导管连接器。抽回血通畅,胸片报告示导管尖端位于第3后肋下缘,本次治疗继续经PICC输注化疗等液体。当导管破损发生后,断端如何修剪?连接器如何安装?
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下导管修剪及连接器安装的视频:操作时要特别注意以下几个细节:1.修剪导管长度:保留体外导管5cm,用无菌剪刀与导管保持直角剪断导管,注意不要剪出斜面或毛碴(注意离开破损点至少0.5cm)。2.安装连接器:将减压套筒安装到导管上,再将导管连接到连接器翼形部分的金属柄上,注意一定要推进到底,导管不能起褶,最后沿直线将翼形部分的倒勾和减压套筒上的沟槽对齐,锁定两部分。3.抽回血和冲管:抽回血,见回血推回;再用20ml生理盐水脉冲方式冲管,在注射最后0.5ml生理盐水时边推注活塞边撤除注射器,以达到正压封管;安装输液接头。4.固定导管:以患者感觉舒适且日常活动时导管不受曲折为宜。5.拍胸片:确定导管修剪后导管尖端的位置。追根溯源:寻找导管破损的原因
接下来我们就要寻找导管破损的原因。先来回顾第一次的维护记录——这是年03月19日更换敷料前所拍的图片:揭开敷料,除穿刺点周围有色素沉着外,余未见明显发红、皮疹等过敏表现。冲管前抽回血通畅,推注无阻力,当时没有发现明显的渗液、漏水现象。当时考虑患者皮肤发痒不一定与导管有关,向患者解释后改用IV透明敷料固定导管,先不用纱布包裹观察一下。更换后的图片见下图。后续患者也未诉皮肤发痒。再来看2次维护后的图片对比——下图为第一次更换后次日(-03-20)所拍的图片,责任护士曾提出导管周围似乎有渗液的痕迹,但笔者当时并未引起注意。下图是第二次维护后,即修剪导管后次日(-03-27)所拍的图片,可见导管周围干燥无渗液迹象。经对比发现,导管破损应该是在上一次维护时已经存在。还有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通过对穿刺点进行对比观察,左图为患者入院时的穿刺点情况,与其他患者相比,穿刺点周围其色素沉着面积相对要大一些。从以上推测,导管破损至少是在第一次维护时已经发生,但程度并不严重,即使有少量渗液因为与纱布包裹也不一定被发现。进一步了解后,患者自述经常进行身体锻炼,包括做一些扩胸运动、两上肢前后上下甩动等动作。这样就不难发现,导管的破损与患者不恰当的肢体活动有一定关系,每一次的拉伸动作都会对导管进行磨损,起初可能只有一点点的裂痕,但冲管时就会造成液体从破损处渗漏。案例思考
尽管原因已经找到,但下面的问题也常常为临床护士的工作带来困惑。NO1.为什么导管破损点会在体内?从图片可见,该患者体内导管留置38cm,导管破损发生在离穿刺点约1.5cm处的皮下。据文献报道,B超引导下的PICC置管,由于穿刺血管较深,在进行穿刺针选择的时候,穿刺器角度较大,与皮肤形成的角度也较大,当进入血管之后,导管顺着血管方向,导致血管内导管与体外导管形成90°~°的角,患者日常生活中的肌肉运动,导致该转折点产生折痕,进而导致导管破损或断裂。NO2.导管修剪后还能继续输液吗?PICC置入后需要确认导管尖端位置。大多数研究认为,导管尖端最佳位置应位于:上腔静脉的中下1/3处,或上腔静脉与右心房汇合处上方2~4cm。也有文献报道,PICC尖端的最佳位置是其X线位置在第6~7胸椎水平。美国静脉输液护理学会(INS)指南推荐:PICC尖端应位于上腔静脉内且靠近与右心房交界处。《静脉输液治疗护理学》第3版指出:经上腔静脉途径置管,导管尖端位于上腔静脉和右心房汇合处上方2cm(胸片上显示T5~T7间)。该患者导管修剪后胸片所示导管尖端位于第3后肋下缘,见下图*圈内白色箭头所示:临床上大多以胸椎椎体作为影像学标志,T4为上腔静脉上段,T5~T7为上腔静脉中下段处,T8以下为进入心房。可见,该患者在导管修剪后导管尖端未进入上腔静脉,相当于在头臂静脉部位,见下图。由于导管未进入上腔静脉段,经该PICC导管输注化疗药物时存在静脉炎、静脉血栓形成等风险,临床务必引起重视。可防可控:导管破损的原因与处理方法
导致导管破损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导管置入前需用生理盐水预冲,没有预冲导管,撤导丝时可划伤导管;?普通胶带直接黏贴在导管上;?非耐高压PICC导管用高压泵直接推注或使用10ml以下注射器快速注射致导管损伤;?用镊子送导管时损伤导管;?损伤的导丝划破导管;?导管固定不当,弯肘时使导管打针导致导管体外端破损;?置入前被针、刀、剪等锐器损伤;?使用频谱治疗仪照射穿刺局部时热损伤导管体外端;?置管后固定纱布胶带切割导管等。为避免导管破损的发生,应避免引起导管断裂或破损的所有原因。当体内部分发生断裂时:?立即用手指按压导管远端的血管或立即于上臂腋部扎止血带,患者制动,即行静脉切开术,取出导管;?导管体内部分破损发生渗液,可根据具体情况修复导管、原位更换导管或拔除导管。参考文献1.钟华荪,李柳英,主编.静脉输液治疗学(第3版).2.版静脉治疗实践标准.3.么莉、吴欣娟,主编.《静脉治疗护理技术操作规范》及《护理分级》.4.胡丰阳,何虹,等.品管圈活动在提高PICC尖端位置达标率中的应用.齐鲁护理杂志,,24(7).5.周莲清,谌永毅,等.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尖端位置定位方法的研究.全科护理,,11(11)中旬版.6.周廷艳,速凤媛.一例PICC断管残端进入心脏的原因及护理.首都食品与医药,年8月下.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为了方便大家沟通有无,及时获取考试相关信息,我们特别组建了护士/护师/主管/副高/正高等考试相关群。我们将在群里第一时间发布考试相关信息,并组织大家打卡学习,制定复习计划,不定期发布考点总结等,而且还不定期有一些小惊喜哦。加群啦赶快长按识别下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