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脉炎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长江院区普外科三病区完成我县首例中长导管
TUhjnbcbe - 2021/10/10 20:35:00

近日,我院长江院区普外科三病区在我院护理部的支持下,成功完成我县首例中长导管置入术。

患者女性,86岁,由于之前患有双肾结石,近期来我院彩超体检时发现有壶腹部占位性病变,当即入住我院普外科三病区治疗。我院普外三科郑建国主任和邵亚伟医师查看病人后,结合彩超检查、上腹部增强CT以及核磁水成像等相关检查的结果分析,考虑壶腹部癌,且目前已无法行根治性手术,综合评估下决定施行“胆肠吻合术”,以改善患者以后生活质量。

手术前,普外科三病区护士长康艳丽和科室护理团队经过对患者情况进行评估,认为患者年龄大,血管脆弱,为减少病人住院期间反复穿刺造成的痛苦,保护患者静脉血管,保障用药安全,康艳丽护士长向我院护理部申请,提出应对该老年患者进行中长导管置入。我院护理部李平主任接到申请后,迅速组织我院静疗小组人员,前往普外科三病区为该患者进行中长导管置入术。在彩超指引下,经过15分钟的努力,导管顺利置入,为下一步的手术及治疗奠定了基础、提供了有力支持。

导管置入后,郑建国主任带领邵亚伟医师对老人顺利的进行了手术,目前老人正在住院治疗,手术效果良好。

近年来,为进一步扎实推进我院“优质护理服务”工作,减轻病人痛苦,减少静脉输液并发症,提高静脉治疗质量,使静脉治疗更加规范化、程序化、精细化、科学化,进一步促进我院静脉治疗工作的专业化发展,医院各临床科室抽调护理骨干成员,成立静脉治疗小组,并制定了详细的静脉治疗小组工作计划,定期开展疑难病例讨论和疑难病例会诊、疑难问题交流,并派出小组核心成员外出参加相关学术研讨会,每年外出学习静脉治疗相关知识。

外周静脉-中线导管是经外周静脉置入的中等长度导管,简称中线导管(MidlineCather),适用于预计静脉治疗周期在1-4周的患者。与留置针相比,中线导管留置时间(1-4周)更长,减少了反复穿刺给患者造成的痛苦,提升了患者的满意度,也减轻了护士的工作量。根据血管解剖特点,外周静脉-留置针血流速度<95ml/h,中线导管血流速度在~ml/h,当液体进入血管后,迅速稀释,有效保护上肢血管网,降低药物对外周血管的损伤,减少了化学性静脉炎的发生。与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相比,中线导管穿刺选择血管与PICC相同,而导管置入长度为7.5cm-20.0cm,导管尖端位置于肩下部或腋窝水平处,置入后无需进行X射线定位,具有价格低廉、操作简单、安全、并发症少等优势,减少了患者的搬运及放射线接触。与PICC相比,中线导管尖端未进入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率低,并发症少。中等长度导管的养护费用明显低于中心静脉导管、输液港。

门诊专家坐诊表——南关院区

门诊专家坐诊表——长江院区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长江院区普外科三病区完成我县首例中长导管